七月半鬼节写包方法大全
月老牵线婚姻已注定月老牵线姻缘已注定七月半,书上叫“中元节” ,是咱们中国人的鬼节,为了纪念过世的亲人,咱们中国人 在默默的给已故亲人烧钱纸,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,处处都在烧香烧纸(历史上仅“文化 大革命”时期曾经中断过) 。 传统的“七月半” ,在我的家乡(贵州毕节一带)是除了“春节”之后的第二大隆重的 节日,家家户户都过啊,备受男女老少喜爱。在我们那里,传统还是比较好的,一般清明前 后上给已故亲人上坟护土、扫墓、挂纸,也烧一些纸,至今还流传“有儿坟上飘白纸,无儿 坟上草生青”的方言;到了“七月半” ,家家户户肯定给已故亲人烧钱纸;当然, “过年”的 时候也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祭奠一下, 也烧点纸。 不过春节、 清明烧钱纸都不隆重, 是礼节性, 唯有“七月半” ,可以说是烧钱纸,是给已故亲人送“钱” ,家家户户,无论贫富,都高度重 视,不含糊。 其实,在我的家乡, “七月半”并不是农历七月十五号那天过,按照风俗,一般都是提 前到农历的七月十三日来过。当然,在全国各地风俗也不一样,有过农历七月十四号的,也 有过农历七月十五号。在我们那里, “七月半”那天,几乎家家从早上就忙碌起来, 买钱纸、 封包、写包,中午杀鸡杀鸭捉鱼…..为一桌丰盛的晚饭做足准备,晚餐当然就大吃一顿。晚 饭后等天黑下来, 抢先选择村边、 树旁、 小溪或大门口进行所谓的 “烧包” (也称 “烧袱包” ) , 让老祖们以及过世的亲人最早接到钱财, 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。 烧 “袱包” 的同时, 也烧些稻草、香,散钱纸。相传,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挑夫的,香和稻草作为“阴 间”的扁担,烧的纸钱,已故亲人拿不完,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。
记得小时候,每逢“七月半”这天,父母一般不安排干任何家务,都会把大蒜和鸡蛋一 起煮熟,当然困难时期,家里姊妹多,只能一人一个了,听说这天吃鸡蛋、大蒜可以避邪。 吃过午饭,大人会带上孩子们上山,采野果子、游山玩水,什么也不做。 ………
我们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, 烧给死去的亲人,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头痛, 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,每次我都要问那些老人,恰逢中元节之际,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元 节写包的问题,以后不用每年都去找了。
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。包好后一烧,就算把钱寄出去了,就像邮局寄包 裹一样,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。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,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(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,寄件 的地址便也免了) 。这叫写包袱。写包袱有很多讲究,学问很深,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 的多。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:封。草体,压着折纸的缝写,代表封口,在邮寄的路上不要 让别人拿了去。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。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,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,正面 就这样写。
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,中间一行则改为“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” 。 其右上角的“中元寄钱” ,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、时间。人刚死,烧包袱过去月老催姻缘,谓 伴棺寄钱;正月初一、五月初五、七月十五、八月十五,烧包袱过去,分别为“元旦寄钱” 、 “端阳寄钱” 、 “中元寄钱” 、 “中秋寄钱” 。 中间的那一行,是包袱的主体部分,注明收钱人的称谓、姓名。 “故” ,死也。 “显考” 、 “显妣”是父亲、母亲的敬称,至于父母是否“显”过,并不重要。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 袱寄钱,则要写“显祖考” 、 “显祖妣” 。 “某府” ,表明是某家的事。 “讳”要朝右挪半个字, 上辈人的名字,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。男的接着写名讳。女的写姓氏即可,不写名字。我 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, 只有小名。 而母亲的小名, 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。 “老大人” 、 “老孺人” ,是再一次的敬称。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,一律“大人” 、 “孺人”称呼,这是 公平的。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,乞丐死后可能升天,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。 “魂下受用” ,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,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,孝顺地呈上。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,其实并不简单。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,即使有姓有名也只 能写姓氏。未出嫁的女儿、孙女可以写名字,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,就不能再写了。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,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,正面中间写“地盘
业主 孤魂野鬼” ,右侧写“魂下受用” 。 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 “钱” 。 所谓 “地盘业主” , 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, 我怀疑还有恶霸,钱寄过去,给他们上上贡,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,或收保护费。 所谓 “孤魂野鬼” , 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, 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, 给点钱打发一下, 免得他们心存不良,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。 这些名堂,现在的年轻人是弄不懂,也不想弄懂了。包袱也还包的,大多当阳间的信封 一样来写: “寄父某某某,魂下受用。儿某某某,媳某某某,孙某某某。 ” 女人大名当然照 写不误。 有的干脆不包包袱、 不写包袱了, 花十几二十几块钱, 买个上亿元的冥国银行纸钞, 烧完了就完了,还图包包袱、写包袱的麻烦干什么呢?但有的老人很担心: “你们这么烧过 去的钱,阎王爷恁里认不认?”
男称大人,女称孺人。 老人死三年内:亡男称新逝显考,亡女称新逝显妣。 三年后:亡男称故显考,亡女称故显妣。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:称鼻祖 故鼻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:称远祖 故远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
七代:称太祖 故太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仍孙 六代:称烈祖 故烈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:称天祖 故天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:称高祖 故高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:称曾祖父 故曾祖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:称祖父 故祖考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:称父亲 故显考(姓)公讳(名字)老大人妣(姓)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: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: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: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: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: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:称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: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: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:称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: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: 称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: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: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: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: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
母之姐妹: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:称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: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: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: 故内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: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: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: 故姨表爷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: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: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: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: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: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: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: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: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: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: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: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: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: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: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
妻: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: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: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: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諱: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: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: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: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: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: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: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: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: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: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: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: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: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: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: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: 故施主 丐人 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