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世间》大结局:初看泪千行读懂已是剧中人
这部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的年代情感大剧,将几个家庭的悲喜,放置于一个时代的变迁中。
普通人周秉坤的担当,郑娟面对苦难的坚强和达观,大哥周秉义的家国情怀,“六小君子”的友情和冲突,爱情的炙热与现实……
看剧时,曾为里面鲜活而立体的人物频频落泪,落幕时,才发现剧中的情节,上演的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。
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他们用自己的踏实和勤奋,为家中儿女撑起了一方晴空。
周父嘴上说不认这个女儿,可从重庆返程回乡时,还是坐上去往贵州的巴士,翻山越岭地为女儿送食物。
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,周父想的,依旧是成全未来得及对自己尽孝的孩子,只为自己走后,孩子们不会感到遗憾和亏欠。
原著作家梁晓声曾说,写这本书的初衷,是想“把我所知道的人世间这一部分他的命运,告诉另一部分人。”
光字片的“六君子”,更是各有各的心酸和悲切,有人住不起房子,有人找不着工作,有人刚刚承受命运骤变,转眼又迎来生离死别……
可能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,狂风刚至,暴雨又起,我们挣扎许久也很难看到晴天。
就像剧中主题曲歌词里说的那样:“一生风霜雨雪不问去哪,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。”
她不是哭诉生活太苦,就是抱怨丈夫无能,惹得国庆对她大打出手,好好的年节,被两人闹得乌烟瘴气。
其实,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,只是有人悲观,日渐沉沦,也有人乐观坚强,咬着牙也要与命运抗争到底。
周秉昆的妻子郑娟,一生悲苦,前任丈夫被枪毙,她带着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,以糊纸盒养口。
嫁给周秉坤后,她要一手操持家庭、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,还养着大姑子的女儿,一双细嫩的手,被生活贴满苦难的疮疤。
好不容易熬到大儿子考上清华,出国留学,却又传来儿子离世的噩耗,心情尚未平复,丈夫又因过失杀人入狱。
这一桩桩一件件,单独拎出来一件都足以击垮人,但郑娟却用她柔弱的肩膀,扛住了命运的刁难。
她常说,“日子再难,别人过得去,我郑娟也过得去”,她也说,“人过日子,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。”
电视结尾处,她和周秉坤终于苦尽甘来,搬进了新房子,做起了小生意,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。
后来大姐周蓉回到家乡任教,因为有知识垫底,教授光环加身,人生一路顺风顺水。
大哥周秉义娶了省长家的女儿,他颇具智慧又处事周全,也一路爬升到副市长的位置。
他做着最辛苦的体力活,住在破烂的贫民区,在命运和贫困面前,没有丝毫的议价权。
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,常常会影响我们在食物链的位置,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。
所以,周秉坤和郑娟再苦再难,也把自己的孩子供上了大学;周秉坤的发小赶超,宁愿自己抱病卧轨,也要把省下来的钱留作儿子名牌大学的学费。
因为被贫穷捆住了手脚的他们,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,穷人想要逆天改命,读书是最好走的那条路。
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,是国庆的父亲被冻死在门外,聚会时他听着当了官的吕川高谈阔论,气愤之下掀翻了桌子。
其实,他们谁都没有错,只不过,因为生活经验、层次圈子不再相同,他们再也无法彼此理解对方。
当年,青春芳华的周蓉,为了爱情千里奔赴贵州大山,与前任丈夫冯化成共度了一段艰难却又美好的时光。
彼时周蓉是集理想与天真于一身的浪漫少女,冯化成是才华加身的落魄诗人,两人一度惺惺相惜,相依为命。
周蓉嫌弃冯化成为了房子放弃理想,变得俗不可耐,冯化成认为周蓉清高,凡事只考虑自己。
在生活的打击之下,两人仅存的爱与崇拜,逐渐被消耗殆尽,最终走到离婚的地步。
两家地位差距太大,几乎很少来往,周秉义在岳父母家小心翼翼,而岳父母给予周家的,却是嫌弃与蔑视。
当周父送给亲家的上好茶叶,被秘书又当回礼送回来时,周秉义与冬梅发生争吵,周秉义一句“这中间没有误会,只有差距”,一语戳中现实。
好的婚姻,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,生活态度一致,人生追求相似,并且拥有共同的信仰。
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:“一个人的性格特点、人生三观、思维方式,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。
正因为有父亲的谆谆教诲,三个孩子都保持着正直、厚道的品性,这就是家风带给孩子们的财富。
人生的起跑线,从不是外在的任何条件,而是父母给予你的智慧和格局。 一个眼界开阔、目光长远的父亲、一个温柔和善的母亲,才是一个家庭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。